2023-12-29 10:36:30 | 人围观 | 评论: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去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是时代赋予媒体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那么,作为站在队伍最前端、观众眼中熠熠生辉的主持人,该如何利用自身所长讲述好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历程并身体力行为中国故事增光添彩?我认为,新时代主持人需要具备话筒和镜头前的“好状态”、话筒和镜头外的“好做派”、适应媒体的“新生态”。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支撑者,在主持时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就需要主持人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掌握叙事技巧。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主持人来讲,为何吸引力和传播效果却大不相同。其中涉及到故事的结构布局,设置必要的悬念,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哪种角度讲或者用哪种语言都极其重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今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覆盖率更广,信息量更大且更新速度更快,传播时效性强,更加强调与受众的互动,因此媒体传播过程从传统媒体为主的简单同质传播逐渐转变为以新媒体为中坚力量的多元传播、复调传播、精准传播和共情传播。而主持人在媒体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发挥着“最后一棒”的作用,不仅要准确地进行信息传播,还要实时接收用户的反馈,适时调整主持策略,与受众建立良好的双向交流模式。但依附于传统媒体诞生的主持人行业面临着显著的新媒体时代特征和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态,经验式的传统主持模式和传统的主持人角色定位不再适用。在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媒介环境中,主持人是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的“传声筒”,是为了构建人际传播、树立受众“认同意识”而推出的角色,促使原本虚化的信息媒介人格化、形象化。正因这样的角色定位,传统主持人的形象要品貌端庄,主持形式要严肃庄重,主持风格要中规中矩,与受众之间存在强烈的疏离感,更偏向于模式化。然而随着新媒体力量的涌现,全民参与媒介传播,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把控的传播方向和传播内容有限,作为官媒“代言人”的主持人和受众的话语权逐步趋向于平等,传统疏离的主持模式也无法再满足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对此,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亟需转型,应从单一的信息播报员向“评论员”“访谈者”“主讲人”等多角色发展,学习适应新媒体平台机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良性互动和彼此融合,在新时代依旧能够发挥职业价值。
主持人应担当跨文化传播使者
在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在当前的国际舆论格局中仍然处于劣势,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和中国迅速发展的现状不相匹配,西方敌对势力塑造的中国刻板印象亟需打破。讲好中国故事,对内要坚定文化自信,对外需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主持人作为中国故事的讲叙者应该考虑到国际受众,担当跨文化传播使者,将中国故事传播出去。“积极主动,久久为攻”地讲述中国故事,是新时代主持人在国际传播的主要使命。主持人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全面充分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感为基石,应用便于国外受众理解和接受的语系语态讲清楚中国主张、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传达中国谋求与世界共同繁荣进步的良善愿望。主持人要培养国际化视野,增强跨文化传播意识,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的链接中跳出刻板的思维方式,努力寻找或构建中外文化的联结点,在最大程度上凝聚共识、沟通感情,推动国外受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跨文化传播对主持人国际视角的敏锐度以及其他语种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双语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工作也要积极推进,充实储备人才库。
故事内容的选择要满足受众需求
主持人是节目的策划者、运作者、支撑者,也是讲好故事的关键人物。主持人节目贵在以内容为王,主持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内容要贴近民情反映民意,为民服务为民说话。从传播的角度说,节目内容只有受众接受传播才有效。如果说从选题本身特点来判定其价值是一种“就选题谈选题”的思路和手段,折射了一种“传者本位”的一厢情愿,那么引入受众需求因素的评判,则实现了供需对接,使选题的现实性和社会性得到保障。纪录片创作者在提出一个选题时,应考虑广大受众对其感不感兴趣,选题是否切中了一定的社会痛点,是否能引发人的共鸣。近些年来美食纪录片的升温,便体现了纪录片选题的一种市场化转向,即市场需要什么,观众喜欢什么,我就生产什么。一部艺术作品,有人“看”、有人欣赏,其价值才能彰显。因此,考虑用户需求和市场反响,对于纪录片创作者来说并没有错。创作者在选题上服务受众的同时,需要做到的是融入思想,给受众以启迪,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越来越渴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电视节目在故事内容的选择上应该尽可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例如在《故事里的中国》中,第二季第一期选择了脱贫攻坚的故事,符合时代背景,融入了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此外,《主持人大赛》的走出去环节需要每个主持人必须走出直播间,去讲述不同的故事,真正考验着主持人的眼力、脚力、脑力和笔力。有的人讲述了边防战士的故事,有的人讲述了脱贫扶贫的故事,甚至有人讲述了平凡的人物背后不平凡的故事。故事主题皆来自爱国情怀或社会情感,满足了受众对情感的需求。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发挥有声语言效用
任何行业的变化发展都离不开时代背景,作为中国故事讲述人的主持人想要始终发挥有声语言的效用,一定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了解新时代的特征,准确理解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主持人要对新时代的中国有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解,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对国际新闻、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的敏感度,训练能够迅速透过事件分析其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或者中国精神的提炼能力,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累深入采访各行各业人士的经验,以此丰富有声语言素材,进一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的主持人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以全面的视野、敏锐的思辨紧跟时代潮流,准确理解新时代的中国。
主持人作为国家的喉舌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不仅是能讲好自己的故事也能讲好他人的故事。众所周知,中国从不缺少好的故事内容,但缺的是讲好故事的方法与技巧。故事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但讲述故事的方法却需要不断创新。近几年来,引发热议且好评不断的一些电视节目,都是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拓宽了选材范围,创新了呈现形式,提升了节目内涵。例如,《故事里的中国》《上新了故宫》《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都在奋力谱写中国乐章,树立中国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内容为王,选材“精”故事
中国故事的选材不仅要“真”,还要“精”,这需要主持人具有精品意识。伴随着新时代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复合化和全能化,主持人深度参与栏目策划和节目编排,有助于培养主持人选材的精品意识。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主持人要具有“火眼金睛”,在海量真实的故事素材中选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中国故事,再深入挖掘故事细节,精心加工进行二度创作,以故事为媒,以内容为王。优质的故事内容与主持人相辅相成,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每一期故事主题词都由节目组精挑细选,作为主持人兼任制作人的董卿始终事无巨细,把关每一个流程,深度参与故事的选材、提炼和升华,最终才呈现出了如此高品质高水平的节目。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节目种类层出不穷,受众更愿意追求有深度有温度有高度的节目,因此节目的价值决定了其能否成功。更何况在如今互联网迅速发展、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媒体制作人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节目数量高产但质量低下。因此,主持人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为受众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节目内容,这也是新时代下主持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使命。《故事里的中国》以及《朗读者》每一期故事内容的选择都是对人们产生深远影响的艺术作品,值得人们不断学习和品味。
融通中外,拓展国际化视野
“国际视野是对国际关系、世界格局的全局洞察和把握,是对国际传播目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国情知识的全面了解与理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一批熟练掌握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主持人队伍。在总台主持人大赛中,部分选手的选题设置和内容传播凸显了选手的国际化视野和格局,其中最亮眼的当属获得大赛新闻类金奖的选手邹韵。邹韵有多年海外驻站记者经历,中文和英文水平俱佳,具有国际化视野。从初赛到总决赛一路走来,她以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以及独特的讲故事方式——将“中国味”和“国际范”巧妙融合——赢得评委的肯定和观众的支持。有评委夸赞她:“在国际上,我们真的太需要像你这样能为中国发声的主持人了。”面对全球化时代,拥有国际化视野及完备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激发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使主持人在话语实践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有利于提升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传播能力和讲故事能力,使主持人在国际舞台上能够准确传达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促进跨文化传播与交流。
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的灵魂支柱,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现在的节目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形象生动地讲好每一个中国故事。新时代主持人讲好中国故事,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好故事,灵活运用主持技巧,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发挥有声语言效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新时代赋予主持人的重要任务。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节目主持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有责任有义务以我们的青春热血和专业所长,传播好中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勇挑时代担当,向世界展示更真实、更丰富、更生动的中国。(四川传媒学院:许峰)
来源:中国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