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10:49:15 | 人围观 | 评论:
分层教学
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满足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专业基础扎实、语言交际能力优良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外语素养是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为解决高校扩招所带来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许多应用型高校开始探索以“分级教学”的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分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 (i+1)理论认为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i+0)的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习得才能发生。多年的“分级教学”实践证明,分级教学有利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然而,应用型高校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仍普遍存在着分级标准、课程模式和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分级标准的单一性
鉴于应用型高校的生源质量,应用型高校的英语教学多是以通用英语教学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作为主要模式。分级教学多采用三分法,即按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或入学测试成绩由高到低分成三个级别进行教学。“以总分为标准 ”的分级不可避免地忽视学生的一些具体差异,如高考地区不同所导致的总分差异;高考题型注重对读、听等语言输入能力的考察却忽视了对语言输出能力,尤其是“说”的能力的考察所导致的语言实际能力的差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专业发展需求等主观因素的差异。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学生在“显性分级”的层次下还存在着巨大的“隐性分级”。如果教师在教学材料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考虑这些因素,将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模式的单一性
虽然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初衷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和课程模式并未体现出差异性。对应用型高校而言,生源质量与育人目标的不同意味着应用型高校应采用有别于综合性高校的英语培养模式。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适应学生水平,目标为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在注重提升其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其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其对未来的人生及职业规划的英语需求。但目前应用型高校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按统一教材授课,以“四/六级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层面,即使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技能提升的需求,也很难满足同一层次学生中所存在的隐性分级需求,更不要说满足学生所学专业方向或将来职业对英语的需求。
评价模式的单一性
目前,应用型高校多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终结性评价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评价理念仍主要建立在“以考促教”的传统教育观念基础之上。然而,评价的目的不应只局限于评价学习效果、检查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而应根据评价所收集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更应该采取“促学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包括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跟踪、监测和反馈。它涵盖起点评价( placement/initial assessment)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两部分。通过明确学习起点、设定学习目标、诊断强项和弱项,反馈改进意见,促学评价旨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评价系统应该具有多元性,即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及评价手段多样化,以满足评价改进学习、提高教学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多重目标。评价应针对教学和学习的所有环节,包括学习目标的合理性、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和困难等,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编以及课程的设计和发展等。只有把教师和学生都纳入评价体系之中,评价才能给师生带来激励和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引入为解决应用型高校“分级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深刻改变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生态结构,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克服应用型高校“分级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应用型高校中构建一套个性化、层次化、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程体系。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融合生态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教育生态学基于生态学原理,依据整体与平衡机制,研究系统内部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以及各种教育现象和成因,探讨教育生态的特点、功能和演化发展规律,探索实现教育生态平衡的路径。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为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了新的生态因子,在打破原有教学生态平衡的同时也将促进应用型高校解决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一套开放性、系统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的生态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优化大学英语课程生态,重构师生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地位、和机能作用。在传统的“理论/方法+课程/教材”的二维教学模式中,大学英语教师占据了较权威的生态位,学生则处于较为“被动和弱小”的地位。他们依赖教师,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探究的精神。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则会极大地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中原有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方式,重构教师和学生在这一系统中的生态位。一方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生产者和输出者。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当教师不再能提供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资源时,学生便可求助于互联网,使教师的生态位变窄。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提升自己检索、获取、分析和使用信息资源能力,从而才能在分析学生学科、专业和层次的不同需求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框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克服分级标准单一所造成的“隐性分级”问题。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和互联网,学生也可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主题式合作学习,从而突破教育生态理论中的耐度定律,解决现有大学英语课堂中平均授课人数过多的问题。当然,自主学习并非自学,教师应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引导、支持、监测和反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构建起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结构。
破解“花盆效应”,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花盆效应又被称为局部生境效应,局限于“花盆”这样的单一、局限生态环境将会导致物种的单一性。正如被禁锢在小小的花盆中的物种无法长成参天大树一样,只有突破空间局限才会促进物种的茁壮成长。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突破花盆效应的限制,获得更大的成长与发展空间。
对教师而言,长期缺乏与外部的交流必将导致观念陈旧和视野狭窄,使其生态位面临被边缘化或被淘汰的局面。信息技术对教师生态位的冲击将迫使教师全力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与技能,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自己生产、分解和转化知识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也为教师建立教师共同体提供了载体和平台。通过教师共同体,教师可以突破学院、学校、地区的限制与其它教师进行合作、对话和分享,这不仅有助于教师突破其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提升教学及科研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快速提升其信息素养。
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其突破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性,创建起更为理想的学习生态环境。一方面,网络平台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交流工具,突破时空限制,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网络平台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融入社会情景,特别是在口语训练方面,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平台。同时,通过互联网时空如微信、QQ、网络教学平台等社交工具,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后探索式、合作式学习,从而实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网络平台也可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材更新滞后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生活的多形态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教师克服课程模式单一所带来的局限性,满足“分级教学”下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整合将帮助教师克服班级课堂人数过多的状况,通过网络线上课堂让具有不同学习需求、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差异化培养的目标。同时,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整合也将有助于应用型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差异化、层次递进的校本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通过网络线上课堂,学生可以在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类英语(ESP)之间进行选择,来满足自身的人生与职业发展需求。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构建全过程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过于单一、主观性强、无法反映学生及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所做出的努力,也无法对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意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正如前文所提到了,教学评价不能只注重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而应覆盖教学的全过程,目的是通过测评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使其能满足学生学习目标的动态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采用“分级教学”的应用型高校而言,教师更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其促学功能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数据管理与分析工具,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起点评价,清楚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
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数据反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步和困难等相关情况,也可以在数据的基础上反思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效果如何,并根据这些反馈来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最终达成学习目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帮助教师建立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在大学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帮助教师收集和量化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生对音频、视频学习资源利用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小组任务合作情况等,从而可以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引导能力相当的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根据其学习状况布置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提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极时的评价与反馈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引用为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了新的生态因子,在打破原有教学生态平衡的同时改进应用型高校“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信息技术对教育生态系统形成巨大冲击之时,师生都必须积极重构自己的生态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生态因子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使其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克服课堂教学和规定教材的局限性及时空限制,突破“花盆效应”,建立起更为个性化、层次化、多元化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应用型高校也可以建立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更好地满足以评价来改进学习、提高教学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多重目标。(四川传媒学院:宋自容)
来源:中国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