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1 17:10:23 | 人围观 | 评论: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却挡不住“健养知行”实践队的热情脚步。一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师生组成的服务队,7月至8月开展了一场“中医生活化、心灵港湾守护、传统功法推广、膳食知识普及”多主题融合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足迹遍布各个市、县、村落、社区,团队赴滨州无棣县、德州夏津县乡村,聊城、潍坊、青岛等各基层,成员用专业知识和暖心服务,为百姓送去了健康与希望,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让心灵关怀照亮孩子心田。
一、岐黄暖无棣,实践惠健康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中医药乡村百千万行动”计划号召,7月14日-7月15日,团队联合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专家、“岐黄驿站百千万行动”博硕团成员,前往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开展了一场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的实践活动。
馨怡社区:走进社区听民意,贴心服务聚人心
服务队首先来到馨怡社区,把专业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的贾同祥、孟冬两位专家现场坐诊,为前来咨询的居民仔细问诊,耐心解答关于健康的疑问,还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给出了具体的健康建议,让大家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专业医疗指导。
在中医药文化宣传区,志愿者们摆上了各种常见的中药材,展示了传统香囊的制作方法,还组织了有趣的中医药知识有奖问答。大家通过看实物、听讲解、答问题,真切感受到中医“治未病”的智慧。
在健康膳食科普区,志愿者用一个直观的膳食宝塔实物模型,向孩子们讲清楚了每天该怎么吃才更健康,让科学饮食的观念慢慢扎根在孩子们心里。
志愿者们带着大家一起练习八段锦,随着“双手托天理三焦”的口令,跟着教学同步抬手、转身,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传统功法带来的舒畅。
旁边的“心灵驿站”里,志愿者们借着这个机会和孩子交流,通过情绪绘画小游戏,引导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让健康关怀不止于身体,更触及心灵。
佘家镇中心卫生院:深入乡镇卫生院,医者情怀暖民心
服务队来到佘家镇中心卫生院,继续开展服务活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李先强教授,还有健康学院的何乃峰、齐英姿副教授,都现场为村民看诊,根据当地常见的病症给出治疗建议,让村民们感受到了医者的用心。
在中医传统合香珠文化科普区,志愿者们教大家亲手制作合香珠,一边做一边讲解其中的门道,让大家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特别之处。同时志愿者们还带来了健脾轻身饮、淡斑美颜饮两款代茶饮,向大家介绍这些用平常食材做的饮品如何调理身体,让“食物也能当药材”的理念被更多人了解。
二、童心守护,筑梦港湾
7月30日-8月3日,“健养知行”服务队来到德州夏津县乡村地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心灵港湾”系列公益活动。通过心理疗愈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为当地儿童带来丰富多元的成长体验。活动共分五期,覆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艺术疗愈及中医药启蒙四大领域,累计服务儿童超百人次。
1.第一期:构建自我认知体系
活动以“认识独一无二的我”为主题,创新设计“闪光卡”自画像环节。孩子们使用彩笔和贴纸制作包含优点、爱好与梦想的个性化名片。“通过绘制”最骄傲的特质,能有效强化自我认同感。同步开展的“情绪气象站”日记计划,引导儿童每日记录情绪标签与重要事件。
2.第二期:创意情绪表达实践
“情绪变装秀”环节中,儿童通过DIY彩绘面具外化情感认知。作品显示超80%面具呈现笑脸、可爱等积极意象。并且我们还发现好多孩子绘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脸谱和龙等图画面具创作就像情绪解码器,志愿者观察到有孩子将内心困惑转化为各种图案,这种非语言表达能突破沟通屏障。
第三期:艺术疗愈开发潜能
曼陀罗心灵涂鸦采用石膏填色疗法,自由配色进入冥想状态。活动中涌现出“蓝色树叶”“七彩卡通”等突破性创作。当孩子主动协商交换颜料时,我们看到团队协作能力的自然生长,团队记录显示,该环节使儿童沟通频次提升60%。
第四、五期:中医药文化浸润
在辨花识草系列课程中,团队设计阶梯式教学方案:第四期先行教授山楂、枸杞等12种常见药材,第五期升级引入五味子、沉香等7种进阶药材。创新采用“颜色抽签答题法”,如抽中“黄色”需立即说出对应药材,使药材辨认正确率提升至75%。奖励机制激发惊人学习热情,志愿者特别记录到有孩子在辨认相似药材当归与甘草时展现出色辨形能力。
3.聚焦居民健康,健康义诊解忧愁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知识普及,团队以“贴近群众、服务需求、注重实效”为原则,8月5日-8月7日赶赴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第四卫生室开展特色中医义诊实践活动。
1.血压常监测,养生伴日常
团队在现场提供免费测血压服务,方便居民及时掌握身体状况。还通过四诊,为老人定制降压、护心等养生方案,给儿童提供健脾、强体的建议,用丰富等专业知识关怀守护大家健康。
2.贴脐护脏腑,按摩舒经络
推拿是传承千年的养生良方,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穴位,缓解筋骨酸痛,助力身心平衡。搭配丁香脐贴更显精妙,以丁香温胃散寒、元胡理气止痛、五味子固涩止泻、肉豆蔻温中行气,诸药配伍,贴于肚脐可直达病灶,内外协同守护肠胃健康,让养生更精准高效。
3.运动助童健,膳食科普行
孩子的健康成长,运动与膳食是两大基石。适度运动能增强体魄、提升免疫力。科学膳食则提供生长所需养分,助力骨骼发育与大脑成长。团队8月9日-8月11日赴青岛市李沧区南山社区开展儿童运动与膳食科普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教孩子动得合理、吃得健康。
1.运动童趣,强体益智
团队成员和孩子们一同跃入运动的海洋。跳大绳时的默契配合,打沙包时的灵活闪躲,跳房子时的雀跃脚步,每一刻都洋溢着童真与活力。这场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强健体魄,在互动中收获快乐,更让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
2.营养 “童” 行,科普绘色
团队为孩子们准备的营养知识小课堂,讲讲哪些食物助力长高、增强免疫力,教大家搭配三餐更健康。现场还有趣味问答,答对有小奖品。本次科普活动让孩子们懂膳食、爱吃饭,在科学饮食中茁壮成长。
3.画绘心声,心暖向阳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结合我们中医的“治未病”原则,心理健康方面也应提早干预和重视,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8月13日-8月15日团队赴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晨晓教育开展为期三天的三主题心理绘画活动。
1.情绪色彩认知画
团队成员引导学生通过色彩表达情绪,例如用暖色调表现积极情绪(如红色代表快乐),冷色调表现消极情绪(如蓝色代表悲伤)。通过色彩搭配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情绪的物理表现,并学会用艺术方式释放压力。
2.压力管理意象画
提供“压力怪兽”主题绘画模板,学生用夸张手法表现内心焦虑情绪(如巨大怪兽形象)。完成后引导其用中医药植物(如菊花、竹子)意象进行“治愈系”二次创作,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能量。
3.未来憧憬主题画
让学生用色彩和图形组合绘制“理想中的自己”,结合中药材元素(如人参象征成长、灵芝象征智慧)。通过视觉化目标激发内在动力,建立自信。
传功法精髓,授养生之道
太极拳、八段锦、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融合中医养生智慧,动作柔和舒缓,注重气息调节与身心合一。8月17日至8月19日团队赴聊城临清市健身中心开展传统功法教学,既能帮助大家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又可舒缓压力、凝神静气。
1.八段锦教学
动作舒缓易上手,含 “两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 等八式。教学中会详解每式要领、呼吸配合,帮大家掌握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的方法。通过不断练习增强体质、舒缓压力,感受传统养生智慧的魅力。
2.武术教学
成员带领大家从扎马步等基本功学起,逐步掌握拳法套路。教学注重动作规范与发力技巧,兼顾强身健体与防身能力。无论零基础还是有基础,都能在练习中提升协调性、爆发力,感受武术的刚劲之美与文化内涵,让身心在一招一式中得到锤炼。
“健养知行”实践盛夏实践成果丰硕。团队深入多地乡村社区,将中医药智慧融入生活场景:中医生活化指导让百姓掌握实用养生法,膳食科普惠及千余家;心灵守护活动为儿童筑起温暖港湾,传统功法推广让八段锦等走进日常。
本次活动覆盖广泛,累计完成20场以上活动,服务约600人次以上,形成《社区健康需求调查报告》,收集儿童心理问题案例20则。既提升了基层群众健康意识,更让中医药文化在乡村焕发活力,增强了文化自信。队员以专业服务架起健康桥梁,既践行了医者使命,也让健康理念与文化种子在基层扎根,收获了百姓的认可与信赖。
在未来,“健养知行”服务队未来将以现有成果为基,进一步织密服务网络。计划拓展中医生活化场景,结合地方药材特色定制养生方案;创新传统功法推广形式,开发亲子共练课程。深化儿童心灵守护,搭建“线上+线下”关爱平台,联动乡村学校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同时,整理实践案例形成科普手册,让膳食智慧与中医药文化通过更多元载体走进千家万户,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持续传递健康力量,让惠民服务扎根更深、惠及更广!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