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育网-青年文化创业指南
你的位置: 首页 > 热点资讯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师智能素养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2024-01-23 11:59:57 | 人围观 | 评论: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算法等对传统教育的科技、知识等核心内容形成了挑战,传统知识教育将受到极大冲击;因此,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知识结构等方面必将发生转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逐步走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大学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未来大学教师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引导者,其智能技术素养受到了高期待、高要求。大学教师具备良好的智能素养,是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前提。对于大学教师而言,要主动适应并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智能素养,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探索和提升高校教师智能素养的诉求日益迫切。

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对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素养是指未来教师在实现育人理想、适应“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增长起来的智识素养、智能素养和人格素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且具有缺一不可的统整性。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智能素养是指在人机协同模式下,教师具备的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智能素养是由基础的文化知识素养发展为信息素养,再演进为智能素养的迭代过程,既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包括教师的智能素养发展,是集智能教育意识、智能教育知识、智能教育思维和智能教育能力为一体的综合素养。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等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未来教师不仅需要多元的知识结构,更需要人机协作教学的能力,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积极的理想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不只是为学习或生活提供智能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能为人们的个性化成长和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助力。具备智识素养、智能素养和人格素养的大学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为自身的学习服务。一方面,学生以人工智能数据为学习基础,可以创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生在新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把握人生发展路径,并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智能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更多的与智能有关的知识,如智能安全、智能产权知识、有关智能设备的使用知识以及智能技术发展的趋势等;同时,教师还应丰富自己的文史哲等领域的知识。教师素养的培育能够提升大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逐渐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这为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做出了一定贡献。

外部赋能,助推教师智能融合思维的发展

人工智能助推教师发展,就是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全面育人为目标,针对新时代对大学教授培养的要求,通过整体规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用智能技术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以新思想、新格局、新技术、新路径关注教师发展关键问题,探索人工智能促进教学管理评价变革、创新教学模式、促进高校教师发展,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服务,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协同联动、赋能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五育并举的教育新生态。

教师智能素养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国家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教师智能素养的养成。首先,制定政策和标准。国家可制定关于教师智能素养的标准及相应考核评估体系,以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智能素养水平。其次,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如开展智能素养培训、建设在线学习平台等。这些培训和资源可帮助教师了解最新智能技术、学会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来辅助教学。最后,加强研究与咨询,鼓励创新实践。国家可通过各种途径,如举办比赛、评选优秀案例等方式,鼓励新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智能技术创新实践,提高智能素养水平等。这些措施可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教育环境,提升其教学效果和质量。高校应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分析挖掘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充分考虑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按需分类分层设计培训内容,打造精准化教师智能素养培训模式,优化教师智能教育知识结构。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智慧研修共同体,可以打破传统教师帮扶的弊端,具有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成效显著且可持续的特性。首先,利用智能技术搭建研修共同体平台,利用可穿戴设备、语音识别技术等收集教师生理数据、教学行为数据、教学心理数据、教学情感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建立教师画像,提供诊断与建议。其次,利用教师培训以及区域教师发展实践经验,开展依托智能教师研修共同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以结对帮扶等方式实现常态化指导。最后,通过教师间的互评、资源共享与协作学习,促进机制的创新、资源的重组、服务的迁移,开展深度探讨以提升研修效果,助推教师智能融合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增强意识,培养大学教师智能素养的自觉

人工智能时代要求教师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革新的人。教师智能素养的提升是教师生命完善的内在必然条件。教师只有主动掌握智能素养的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力,才会收获职业幸福感。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首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学习最新的智能技术和工具。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发展趋势,学会使用相关教育软件、应用程序和在线课程等工具的技能。其次,学以致用,积极尝试和实践。通过不断尝试各类在线教学平台、学习管理系统、教育APP等,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再次,主动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促进自我智能素养提升。学校或其他机构经常会组织有关教育信息化、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会,除了学校组织或要求必须参加的培训,教师还应创造机会,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教学交流活动、加入教学社区或论坛等途径,与其他教育者交流心得体会,分享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共同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最后,思考凝练总结。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分享交流,教师了解数智技术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知晓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创设场景,促进教师智能教育能力的应用

教师智能教育思维发展需要在一定的智能化教学环境中实现。一方面,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创设沉浸式智能技术教学应用环境。通过加大对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智能化教学所需的智慧教室,配备智能化教学实训平台,逐步提高智能设备的数量,为教师教学提供全场景的支持服务。创设备课、授课、作业与辅导、教研等维度的教学场景,有效促进高校教师智能教育思维发展。智能化环境的浸润和多维度智能教学体验,可以影响、带动、提升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思维发展,为高校在制定、实施和评估智能化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基于不同的智能教学研修场景,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听评反思、成果展示等途径,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的智能教育思维。结合自身的日常教学,要主动利用智能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比赛和信息化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思维能力,通过总结和反思,将智能技术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应以智能工具为支撑促进教师发展,创造并提供教师发展的训练场和“实战场”。教师要加强各类智能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应用,紧跟时代发展不掉队。首先,要强化教师智能技术应用的意识。大学教师要深刻理解智能技术助力师生减负增效的应用机制,明确多维感知自适应学习、课堂教学诊断与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大数据智能分析决策等发展方向,积极学习和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自身信息意识和数字素养。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不仅要掌握各类智慧技术的使用方法,更要具有应用智能技术满足教与学实际需求的能力。进而扎实推进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积极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教学新范式,以智能技术为抓手,基于智能化支持体系,优化协同备课、同步上课、远程教研等服务。例如,利用虚拟教研空间创设教育情景、生成教学资源、提供虚拟研训,可为教师提供实践场域。智能虚拟教学空间创设和模拟各类教学情景,支持教师开展创新教学实践。智能分析系统生成教学行为可视化分析报告,精准诊断研训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与教研共同体根据问题诊断结果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并在虚拟教学空间中实施,形成解决方案的制定、实施、优化的循环迭代,促进教师智能教育能力的应用。最后,教师要学会协同人类智能、机器智能达到高效育人的目的。在面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带来的挑战时,教师应善于挖掘和转化学生人机对话中的育人价值,要重新考虑教学的意义,教导学生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技术,注重学生抽象思维、意志品质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全局把控者,应当协同两类智能和两类主体,发挥育人的作用。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变革要求大学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聚焦智能融合的素养和能力,以更好地胜任未来教育教学工作。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大学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智能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发展下的教育环境,不仅自我得到提升和发展,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具备智能素养是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高校教师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是促进新时代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川传媒学院:盛桂兰,孙甜)

来源:中国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