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育网-青年文化创业指南
你的位置: 首页 > 高校资讯

重庆青年职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秀山课堂同频共振:普通话牵手非遗,童声点亮乡村振兴

2025-07-17 15:26:21 | 人围观 | 评论:

  7月16日,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在秀山县兰桥镇开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第三日行程。两支小分队分别在新华村村情馆、红卫村托管班同步开课,把拼音教学与花灯、龙灯等非遗体验深度融合,让标准语和乡土文化在同一间教室“双向奔赴”。

  上午9时,新华村村情馆传出阵阵童声。“声母韵母找朋友!”推普实践团的李洪玥、曾艳两位老师将基础声韵调拆解为“拼音接龙”“击鼓传卡片”等游戏关卡:孩子们举着拼音卡片满场飞奔,成功配对便击掌朗读,掌声此起彼伏,课堂互动率超过90%。“以前怕开口,今天抢着说!” 六年级学生周宇轩高举“拼音小冠军”奖品,笑弯了眼。

重庆青年职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秀山课堂同频共振:普通话牵手非遗,童声点亮乡村振兴

  同一时间,相隔3公里的红卫村托管班里,由推普实践团的梁宇倩老师携手当地教师倩倩,以“拼音+非遗”为主线,把花灯、龙灯的历史拆解成“拼音口令”,在“闯关—解锁—演绎”的节奏中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通话推广课。

重庆青年职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秀山课堂同频共振:普通话牵手非遗,童声点亮乡村振兴

  课堂伊始,“拼音闯关”率先开场。孩子们每正确拼读“huā dēng”“lóng dēng”,即可解锁对应非遗故事:花灯十二褶象征一年十二月、月月丰收;龙灯鼓点暗合稻作节气、祈求风调雨顺。随后,三年级蒋佳麒举起羽毛球拍,独自化身“小龙”,在口令节拍中腾挪穿梭,一条“迷你龙”瞬间在课桌间蜿蜒成形。发音纠正与文化体验同步完成,标准语音与乡土记忆悄然共鸣。“原来我的家乡话这么好听!” 蒋佳麒第一次用标准普通话向全班讲述龙灯由来,语气里满是骄傲。短短四十分钟,语言学习成为非遗传播的新载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声音力量。

重庆青年职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秀山课堂同频共振:普通话牵手非遗,童声点亮乡村振兴

重庆青年职院“语润童心·艺绽乡梦”实践团——秀山课堂同频共振:普通话牵手非遗,童声点亮乡村振兴

  “语言是桥,非遗是魂,桥通了,魂就能被世界看见。”实践团指导老师表示,接下来团队还将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和电商直播间,用“普通话+非遗+助农”的复合模式,为秀山农特产品插上“会说话的翅膀”,让推普成果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声”动力量。

  (作者: 岳阳娟)





标签: